因受疫情影響一再推遲頒獎的2021年美國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,今天上午終于以壓縮版的形式快速揭曉了。
頒獎禮中最感人的時刻,是緬懷那些已故的影人,包括去年因患大腸癌去世的“黑豹”查德維克·博斯曼。
2016年,40歲的博斯曼被診斷出大腸癌三期。作為一位大器晚成的黑人演員,他剛剛憑《美國隊長3》而聲名鵲起,并且獲得了“黑豹”的角色,他肯定不愿輕易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,決定邊治療邊拍戲。
隨后,他以驚人的毅力,拍攝了《馬歇爾》、《黑豹》、《復仇者聯盟3》、《復仇者聯盟4》、《21座橋》、《誓血五人組》等多部作品。
片中他身材強壯,并完成了許多超高難度的動作,絲毫看不出疲態或病狀,尤其是獨立超英電影《黑豹》的大放異彩,讓他成為了黑人的精神力量與偶像,永遠的“瓦坎達國王”。
可惜,超級英雄也不能擁有一副不死之身。2020年8月29日,大腸癌已進入四期的博斯曼不治身亡,留下了《藍調天后》這部遺作。
影片根據普利策獎得主、著名黑人劇作家奧古斯特·威爾遜的同名舞臺劇改編。就像大多舞臺劇改編的電影一樣,完全是靠演員的表演支撐,充滿著高密度的臺詞,內容差強人意,缺乏電影感。
好在本片還有音樂。劇情聚焦“藍調之母”瑪·雷尼1927年在芝加哥錄制專輯的一次經歷,并與雄心勃勃的的伴奏樂隊小號手勒維針鋒相對的故事,反映出在白人統治的年代,黑人的生存狀態與生活狀況,對于現今的美國社會,絕對是政治正確。
藍調是黑人音樂,咱們可能不太熟,連白人也不太懂,他們只知道這種音樂錄音發行后可大賣。用雷尼的話來說,藍調是生活的表達方式,唱藍調是一種理解生活的方式,沒有藍調,這個世界會空蕩蕩的。
雷尼雖然被人尊稱為“藍調之母”,不是說她開創了藍調的唱法,而是她唱的藍調音樂非常有名,廣受歡迎。她有一首熱門金曲《Black Bottom》。
錄這首歌時,勒維根據白人老板的授意想改編成可以令大眾聞歌起舞的熱鬧形式,而雷尼堅持傳統經典唱法,并要求前奏部分加上一段介紹,由她的侄子來完成這段口白——問題是,她的侄子有口吃。
矛盾就此爆發,并最終導致了無可挽回的生命悲劇。
藍調音樂中的主要樂器,鋼琴、小號與大提琴,很容易營造憂傷的氣氛。影片借由這些樂器,伴奏樂隊的每個成員都訴說了各自一段不堪回首的傷心史。
勒維小時候,九個白人當著他的面糟蹋了他的母親,而他的爸爸為了復仇,也是受辱而死。所以勒維對白人恨之入骨,但是為了展露才華,出人頭地,實現組建自己樂隊的夢想,他又不得不迎合白人老板。
博斯曼飾演的就是這位年少輕狂甚至有點虛榮浮夸的黑人樂手勒維——他可以用一個星期的薪水買一雙新皮鞋,并且在樂隊面前盡情顯擺,最終因為在與隊友的爭執中,被無意踩了一腳,他拔刀相向。
40多歲的博斯曼,為了飾演小年輕,不得不變聲,尖聲細語,同時也變身,微縮著脖子,動作輕佻,他那因病而瘦弱的身材,跟“黑豹”真是判若兩人。
雖然角色略顯單薄,但博斯曼的演技還是影帝級別的,充分詮釋了一個可憐可恨又可哀的小黑人形象——勒維懷恨在心,卻又不忘享樂與調情,他把夢想寄托在白人老板身上,最終必定會破滅。
與勒維形成對比的是,瑪·雷尼看似功成名就,并難得地受到了白人的喜歡。所以她動不動就“耍大牌”,一味打壓黑人后輩。
但是她心里也很清楚,白人老板、經紀人圍著她團團轉,無非是想把她的音樂錄制成唱片,成功賺錢后,對待她就會像對待妓女一樣。
勒維和雷尼,其實都是悲劇人物,是藍調音樂的詮釋代表者,有奏不盡唱不完的壓抑、煩躁與悲傷。這跟現在的美國種族主義環境一樣,百年不變,歷史的悲劇不斷重演。
飾演雷尼的是著名黑人影星維奧拉·戴維斯。我們曾在《幫助》、《虐童疑云》等影片中都見到過她,她的表演一向沉穩、大氣、有爆發力,飾演“藍調天后”再合適不過。她也憑借著這個角色獲得了本屆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的提名。
這是戴維斯第二次主演威爾遜的劇作了。上一次她出演根據威爾遜劇作改編的電影《藩籬》,
令她橫掃當年各大頒獎禮的最佳女配角,包括第89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藍調天后》的制作人是史上最著名也最有成就的黑人影帝丹澤·華盛頓(《藩籬》也是他執導與主演的)。這里不得不插入一段他與查德維克·博斯曼之間的小故事。
博斯曼在紐約霍華德大學讀書時還是個窮學生,學校有個牛津大學關于戲劇的暑期學習交流,但是他沒錢付學費。后來她的老師幫他弄到了資助,而資助人正是丹澤爾·華盛頓。
或許,藝術生命冥冥之中就保有一種傳承與激勵,愿博斯曼在天堂安息吧!